
老年非遗传承人展示馆
项目名称: 老年非遗传承人展示馆
申报机构: 杭州乐龄网助老公益服务中心
非遗元素及介绍:
1.非遗项目类别:本项目征集中老年传承人的非遗项目5大类50个,传承人年龄在50-90岁;
2.传统技艺:本类项目体现江南特色,集中了竹木制品、纸制品等方面的传统工艺。竹编、竹纸、纸伞、湖笔等项目保存和发展得比较好,天竺筷、竹鸟笼等受大机器生产冲击,面临断承。
3.传统美术:本类非遗项目中老艺人占有独特优势,很多传承人是行业内的大师,如剪纸、石雕、木雕等,且都有二代传承人;女红类传承人,将技艺与时尚结合,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如手推绣、绳编、盘扣等。但部分项目由于手工复杂也急需传承支持,如竹贴画。
4.民俗与表演:其中茶文化的非遗项目在市场发展和传承方面丰富多彩;地方特色的曲艺舞蹈等,由于市场萎缩,需要政府进行保护性支持,如小热昏。
项目简介:
一,项目背景:目前,许多进入老年的非遗传承人,在项目的传承、宣传、营销上都需要多方的支持,而社会各界也都在关注传统文化技艺,因此本项目基于以下的需求:
1.资源挖掘:高效率地挖掘、集聚老年非遗传承人的项目资源;
2.传承需求:老年传承人希望将自己的技艺和作品广泛生动地展示,并有传承和推广的机会;
3.可持续性:对传承人和项目,进行专业化服务支持的可持续性保护。
二,项目内容:本项目通过以下方法解决需求:
1.展示平台:建设线上线下展示馆,为老年非遗传承人提供面向全社会的窗口;
2.银龄互助:由老年摄影师组成采访组,拍摄和宣传非遗文化。非遗作品的作者和采集者都是老年人,互动交流,文化相亲。
3.社区推广:非遗文化进社区,举办巡展、培训,让社区的老人儿童了解和学习;
4.社会支持:采用互联网技术,向全社会推广老年传承人的作品,获得关注和支持。
项目亮点:
一、项目目标
1.长期目标:通过征集、整理、展示、运营等服务,建立线上线下老年人非遗展示馆、传承课堂、公益店、视频教学和推广,支持非遗项目的延续;
2.阶段目标:完成第一批项目的征集和作品拍摄,完成线上展示馆的开发运营,以巡展和培训的方式建立流动展示馆。
二、项目创新性
1.针对老年传承人:老年非遗传承人数量庞大,且有时不待我的迫切性和对创新性的支援需求。
2.聚集优质资源:项目征集渠道有政府的文化和老龄部门;项目落地资源有老年活动中心、各区街道社区;作品采集有浙江老年摄影家协会等;平台开发运营有科技企业支持。
3.参与性强:作品创作、采访拍摄、巡展表演都以老年人为主力,完整体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本机构服务宗旨。
4.可持续性强:采用互联网技术和传播手段,线上馆和线下馆相结合,效果好,长期运营点多。
三、项目效果
1.平台建设:项目启动至今,已在杭州市老年才艺开发平台“乐龄能人堂”,上线老年非遗传承人/项目50余个,并采访拍摄其中35个项目入驻非遗作品子馆。特别是由摄影师拍摄的上千幅项目作品图,全面地展示了非遗文化的精髓。
2.传承活动:将优秀的非遗文化下沉基层,在社区、高校、老年活动中心等开展了非遗巡展和培训,合计举办传承培训90余场、大型综合性展览5场、社区巡展10场。培训和展示老年传承项目20余个,参加的老艺人30余人。
3.社会关注:项目的顺利开展,引起社会各界对非遗老艺人的广泛关注:各级非遗保护中心主动邀请采访传承人;高校和社区积极对接项目活动,特别是节假日,开展针对儿童、外籍人士的培训推广;省市民政和老龄部门免费提供老年博览会展位;国内外爱好者要求购买产品或学习手艺;应省级老年大学的邀请,我们将开设相关的系统培训课程。
4.媒体传播:老艺人的社区创意课堂,获得了省市电视台、报纸、主流新媒体的多次报道,政府官网也特别关注了对老艺人开课的支持,加上项目网站和公众号的传播,影响人群超过20万。
四,项目资金来源
1.政府资金:杭州老龄委购买服务,出资建设“乐龄能人堂”老年才艺平台,其中约5万元用于非遗项目的征集、发布等;
2.福彩公益资金:团队承接了“老年人创意课堂”、“老年才艺展示馆”、“手作与健康老年关怀”3项由杭州市福彩金支持的公益创投项目(前两项已完成,后一项刚开始)。其中资金约有20万元使用在非遗的征集、展示、培训支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