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砚

产品名称:      贺兰砚

申报机构:      宁夏西夏区吉燕艺术礼品馆

非遗元素及介绍:
      贺兰砚制作技艺项目是2011(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遗产编号:Ⅷ-133,贺兰石砚产自银川市区以西40公里处的贺兰山小滚钟口。早在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编撰的《宁夏府志》地理山川部中记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自乾隆年间被发现后,一直开采至今。贺兰石结构细密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济,有豆绿、深紫两色叠加,中间还镶有石眼、玉带、云纹、眉子等形成各种象形图案。贺兰石砚具有发墨快,墨汁细,不损笔毫等特点。贺兰石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清末就有“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 

产品简介:
      贺兰石,又称吉祥石、碧紫石,为宁夏五宝之首。产于宁夏贺兰山滚钟口,贺兰石孕育形成于13亿年前的震旦纪中前期,含多种微量元素,是雕刻石砚等工艺品之上乘原料。历史上贺兰砚曾与端砚、歙砚齐名,素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说,具有发墨快、出墨细、不拔护毫等特点,贺兰石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济,色泽清雅莹润,紫中嵌绿,绿中附紫,紫绿两色天然交错,有玉带、云纹、眉子、石眼、红刚、花彩等多种天然图案,美妙多姿,因其结构均匀、质地细腻、色泽清雅莹润,自古以来名重而物稀,古今多少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为拥有一方贺兰砚而引以为荣,是收藏、馈赠友人的艺术珍品。

产品亮点:
      贺兰砚经过手工雕刻,色彩丰富,质地细腻,石质坚实、润滑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