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1+N”非遗社区教育体系
项目名称: 构建“1+N”非遗社区教育体系,推进湖湘非遗的传承弘扬
申报机构: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社区学院
非遗元素及介绍:
益阳小郁竹艺项目是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益阳羊舞岭窑陶瓷是益阳市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
梅山剪纸被列入湖南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简介:
湖南的非遗传统技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社区学院在学校本部建立了湘绣、陶瓷、木雕与泥塑3个传统技艺创意工坊,同时吸纳全市区域内的行业企业、非遗传习所、中小学等参与社区教育,校校、校企合作,共建“N”个传统技艺培训基地,社区学院以学校本部的“1”为基础,构建美院“1+N”社区教育体系。目前,社区学院已建成益阳市朝阳小郁竹艺基地、益阳羊舞岭窑陶瓷基地、桃谷山小学剪纸基地、新桥小学剪纸基地、三官桥中学剪纸基地等7个传统技艺校外培训基地。社区学院主打非遗品牌,依托学校的非遗专业、师资、资源等优势,为全市各类人群提供湖湘传统技艺体验培训,推动湖湘非遗传统技艺的传承弘扬,截止目前已完成公益培训5000人次以上。
项目亮点:
学校从为校外基地培养传统技艺师资、建立相关制度、设立专项社区学院经费等方式加强校外基地建设。依托学校本部和各校外基地的教育资源,各成员单位单独开展湘绣、陶瓷、剪纸、小郁竹艺等非遗培训体验活动,完成公益培训5000人次以上,学员从儿童到老人,覆盖各年龄段民众。
社区学院双管齐下,推进湖湘非遗的传承弘扬,努力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品牌。
(一)单点实施
1.学校本部
学校本部承办长沙医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留学生湘绣培训,开办陶瓷技艺传承人培训班,与曙光小学等学校合作,开展湘绣、湘瓷进校园活动,完成培训1200人次。
2.陶瓷培训基地
史一墨大师主持的陶瓷培训基地自去年以来开展了近20项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接待1000余人。
3.竹艺培训基地
2018年以来,益阳龙洲小学、长沙新竹小学等10多所学校的500余名师生前来竹艺基地开展竹文化研学活动。同时,基地大师走进安化村落,开展“多彩非遗走进美丽乡村”活动。
4.剪纸培训基地
三官桥中学、桃谷山小学和新桥小学3家剪纸基地将剪纸艺术纳入课程体系,定期邀请益阳市工艺美术协会、桃江县民间剪纸艺术协会的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授课,截至目前,三个基地已举办了20多期剪纸培训班,参与人员2000多人次。
(二)串联推进
1.联合培养非遗传承人
在学校承办的非遗传承人研培项目中,我校竹艺大师刘宗凡、陶艺大师黄永平分别与来自校外基地的小郁竹艺国家级传承人危禄绵、湖南陶瓷工艺大师史一墨携手,向学员悉心传授技艺,联合培养湖湘技艺传承人。
2.联合开展竹文化研学之旅
学校本部与危禄绵大师的竹艺培训基地合作,面向益阳市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学生开发了“益阳竹文化研学之旅”体验项目,学生在我校学习竹艺品制作,在竹艺基地探秘竹海、体验竹文化。截至目前,已有近5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
3.联合实施涉外培训
去年8月,“华夏·洞庭”海岸角大学孔子学院夏令营文化交流活动在益阳举行,来自加纳的20名大学生走进我校刘爱云大师工作室、校外陶瓷基地、羊舞岭窑陶瓷技艺传习所,跟随湘绣大师刘爱云、陶艺大师史一墨学艺,近距离、深层次地体验湖湘非遗文化,促进了湖湘非遗的海外传播推广。
社区学院积极开展非遗社区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去年10月,湖南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在益阳市举行,我校承办了益阳市社区教育成果展,向全省全面展示了益阳市社区教育成果以及学校社区学院的典型做法,学校的创新性做法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